服贸之窗

全国最早的服务外包行业之一

您的位置:首页 > 服贸之窗 > 业界动态
开放型经济水平不断提高 湖北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发布时间:2019-10-08来源:原创文章浏览次数:521

      70年来,湖北开放体制不断完善。湖北发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拓精神,在对外开放道路上不断探索、实践和创新,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重大转折。20世纪80年代起,湖北大胆探索、率先开放,1981年成立全国首家中美合资企业湖北派克密封件有限公司,1984年聘请新中国第一位洋厂长伯恩特·格里希,1996年成立华中地区首家外资银行法国兴业银行。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湖北的开放意识进一步增强。2007年6月,湖北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战略思路,时隔5个月,“开放先导战略”被郑重写入省委九届二次全体会议公报,开放上升到战略高度。2017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湖北自贸试验区,确立成为中部有序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集聚区、全面改革开放试验田和内陆对外开放新高地的战略定位。全省上下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空前高涨,以湖北自贸试验区建设引领全省开放发展,湖北对外开放实现了大踏步前进。

  70年来,湖北对外贸易跨越发展。从1953年的0.82亿美元,到1978年的1.73亿美元,再到2018年的528亿美元,湖北进出口总额70年来增长了600多倍,实现历史性跨越。外贸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出口商品由建国初期以农副产品、资源类传统行业为主,升级为机电、高新技术产品为主;外贸活力显著增强,市场主体由“国”字号一家独大,转变成民营企业为主导,全省拥有进出口经营资格的企业超过2万家;市场多元化格局基本形成,湖北产品远销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70年来,湖北使用外资成绩斐然。从湖北派克密封件有限公司开启序幕,从80年代初每年几十万美元,到90年代年均10亿美元,再到2018年119亿美元,湖北使用外资由少到多,规模不断增加。截至2018年底,全省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4771家,实际使用外资981.5亿美元,居中部首位。1987年,德国西门子公司在湖北设立长江西门子电传机维修中心,成为第一家在鄂落户的世界500强企业。截至今年6月底,来鄂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达296家,其中境外世界500强企业196家,居中部首位。

  70年来,湖北“走出去”蹄疾步稳。从1978年湖北工程队赴加纳承接阿菲费水利灌溉工程,到2018年完成营业额64.4亿美元,湖北对外承包工程稳居全国前列。从1984年投资100万建立“中国-卢旺达发展稻米合营公司”,到累计非金融类境外企业856家,中方协议投资额169.4亿美元,湖北省境外投资已遍布全球111个国家和地区。葛洲坝、湖北工建、长飞光纤、华新水泥等一大批优强企业加速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布局,中比科技园、中俄托木斯克木材工贸合作区加快建设。

  70年来,湖北开放平台渐成体系。1978年,武汉海关复关,湖北陆运口岸开放;1980年,武汉港、黄石港对航行国际航线的国轮放行,湖北水运口岸开放;1987年,武汉至香港直航包机开行,湖北航空口岸开放。截至目前,湖北共有国家批准的开放口岸5个,综合保税区3个,保税物流中心(B型)5个以及特殊商品进境指定口岸15个。69条国际客货运航线贯通四大洲;阳逻港水上航线直达日本、韩国、越南;中欧班列辐射亚欧34个国家70多个城市,水、陆、空立体开放的口岸体系基本形成。

  今年4月,湖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开放发展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若干意见》,这是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全省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新时代指导湖北省加快开放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按照湖北省委书记蒋超良“以扩大开放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要求,湖北商务厅即将实施一批开放发展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和湖北版“开放100条”。下一步,湖北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奋力谱写湖北开放发展新篇章,努力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楚才回家"官方微信

协会官方微信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软件园中路光谷软件园C6栋505室 027-87204909

Copyright 2018. 武汉市服务贸易(外包)协会 .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6019327号-2 技术支持:京伦科技

--友情链接--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37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