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早的服务外包行业之一
国家统计局最新出炉的2012年统计公报显示,中国经济总量(GDP)达到519322亿元,7.8%的增速虽有回落但仍快于主要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经济体。全国两会即将召开,新一届政府即将亮相,在十八大“两个翻番”目标的引领下,中国经济如何布局?改革的轻重缓急如何考量?近日,毕马威中国业务发展中心全球主席冯育勤在北京接受记者专访给出了他对于中国经济的看法和预期。
他表示,投资仍将持续成为拉动经济的重点,但未来十年,无论从产业结构上还是金融体系上,中国需要逐渐转变依附于发达经济体的观念。同时,中国政府需要正视眼前的经济放缓并接受这个事实,脚踏实地地对那些束缚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因素进行改革。
“三驾马车”拉动力评估
记者:目前关于中国经济是否已经确认筑底的讨论并没有休止,你怎么判断明年的宏观走势?
冯育勤:宏观经济走势方面,如果仅从2012年第四季度GDP的数字来看,它是连续7个季度下降后,首次上升;但是从年度GDP 7.8%的同比增速来看,又是13年以来最低的。所以从季度增长率开始上升而年度增长率处于多年来最低水平的情况,我们似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2013年中国GDP可能呈现温和上升的趋势。当然这仅是推测,我们还需要一些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来得出更为准确的结论。
依照十八大所披露的前瞻数字:到2020年,中国GDP较2010年再翻一番,如扣除通货膨胀的因素,GDP只要每年保持7.2%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就可以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如果将2011年、2012年已经超过7.2%的增长率算上去的话,应该今后达到5.6%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就可以实现。我认为,未来一年,中国GDP可能将继续保持百分之七点几的增长。
2013年,中国政府仍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中性偏松的稳健货币政策。但是,由于成本持续上涨以及国际经济前景仍不明朗,通胀问题会再度成为社会的关注点。中国政府会再度面对如何平衡经济增长、稳定通胀预期和优化经济结构的问题。随着投资持续效应的不断递减,若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依然缓慢,中国经济在未来两三年内会再次面临内需不足和经济下滑的压力,所以作为中国经济的参与者,更需要重视中国经济放缓的深层次原因。
记者:未来一年,出口、投资和消费,哪驾“马车”才是拉动经济的强心剂?
冯育勤:总体而言,在短期内,投资拉动经济的效应还是会相对明显一些。
我个人认为,出口部门在未来几年中可能不会为GDP的增长带来太大的贡献。从外部市场来看,完全依靠欧洲吸收我们出口的机会,可能性不是很大。
消费领域,中国政府已出台了一系列拉动内需、刺激消费的调控政策,但仍需完善和健全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因此,我认为,消费可能也无法在较短时期内明显地提振GDP的增长。
投资领域则包括三个大的方面:制造业、房地产及基础建设。在制造业领域,由于整个行业正处于转型过程,一些传统的能耗大、不利于环保的项目不会吸引较大的投资,政府也不会支持。但新能源、新技术行业则会得到政府较大的支持,因此增长空间也较大。房地产目前仍处于调控阶段。我认为,商品房不会有太大的变化,重点在于保障性住房能不能给GDP带来更大的贡献。但保障性住房政策还有待观察,因为,目前私人企业投资此类项目不会获得太大的收益,未来仍需通过政策调控鼓励更多的市场资金和私人投资。我相信这一领域的投资将为GDP的增长带来很大的贡献。
最后在基础建设领域,会不会在这一轮又启动一个4万亿呢?可能性不大。那我们有没有回报比较高、效率比较好的项目呢?我认为还是有的。以北京为例,去年暴雨水灾,我们的直接救灾成本是多少?我相信有上亿人民币。如果投资城市排水、水处理等水利设施项目,是不是未来能够为我们带来持续性的效益?当然可以。那有没有类似这样的项目?我觉得全国范围内还是挺多的。当然,怎么样融到资,怎么样引导私人资金进入这一类的项目也是一个要解决和处理的问题。
中国应提供公平创新的土壤
记者:随着中国新一届政府即将亮相,你对未来经济领域的改革有什么建议?
冯育勤:中国经济放缓是一个自然的趋势,是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完善各种社会保障的需要。未来十年,无论从产业结构上还是金融体系上,中国需要逐渐转变依附于发达经济体的观念。同时,中国政府需要正视眼前的经济放缓并接受这个事实,脚踏实地地对那些束缚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因素进行改革,避免中国经济跌入中等收入陷阱。
要突破这一瓶颈,就一定要进行产业升级。而产业升级的最重要的核心就是对现有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对于生产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并不应该由政府做主导来完成,而应该由市场自行配置。政府需要逐步退出一些经济活动,做一个合格的监管者和服务者,同时做好制度建设、法律环境,所以首先国有企业改制需要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开放国有企业垄断的行业。
其次,突破产业升级的瓶颈往往都伴随着技术的进步。中国企业不能做强做大,从根本上讲是精神和观念上的缺失。浮躁的社会环境和各种非实业资产投资带来的短期高收益让企业家们逐渐变得焦躁并缺乏耐心。技术进步没有捷径,哪怕是海外并购的技术,如果企业家没有耐心的研究和踏实的消化吸收而仅仅是看到眼前收益的话,中国企业还会再次被国际同行所甩下。
另一方面,技术进步来自于创新。创新需要的不仅仅是政府对于创新环境的改善,还需要对于产权的保护,而这些在中国还仍然处于完善期。创新的核心是人,是那些具备创新精神的高新技术人才和具有冒险精神的企业家,这些人才的得来就像种子一样需要生长在优质的教育环境土壤中。所以,教育改革关系着中国创新型企业文化的建立,同样身系中国经济改革成败的安危。
“走出去”的民企力量
记者:过去一年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与吸收外资下滑相对应的,中国企业“走出去”投资的步伐在逐步加快,你如何判断2013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趋势?
冯育勤:中国海外投资持续增长的趋势不会改变。海外并购仍然会以发达经济体为主,而美国很有可能在2013年成为吸引中国海外并购资金最多的国家。
民营企业的海外并购会依然保持活跃,但是由于其资金实力与国有企业相差甚远,所以资金量方面仍然无法撼动国有企业的统治地位。在投资行业方面,资源类、服务业、高端制造业、新兴能源等具有高科技和高附加值的行业会成为中国企业最关注的领域。然而由于国际上对于国有企业在资源类并购存在高度的敏感性,所以具备实力的民营资本在资源领域的并购或在2013年有所斩获。
中国海外投资的主体出现多样化,民营企业的大量参与已经成为2012年中国海外投资最重要的趋势。民营企业在海外并购案例个数占比已经从2009年到2011年间的43%跃升到2012年四季度的68%。大量具有充裕资金实力的民营企业的参与不仅让中国海外并购变得更加活跃,而且让中国海外投资领域变得更加宽广。
本文来自“中国服务外包网”:http://chinasourcing.mofcom.gov.cn/ 原文地址:http://chinasourcing.mofcom.gov.cn/c/
"楚才回家"官方微信
协会官方微信
Copyright 2018. 武汉市服务贸易(外包)协会 .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6019327号-2 技术支持:京伦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