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早的服务外包行业之一
关山大道
在备受关注的2021年武汉两会上传出了又一个令人振奋的数字:2020年光谷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越二向三奔四……已然站上新起点的光谷,如今更值得让人为之期待、为之奋斗。
2020年,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国内国际局势极其严峻复杂,光谷何以逆势担当崛起,经济仍强势增长5.1%?
“极不平凡、极不容易,而又极其难忘”,解读光谷的2020年,必须探寻到它那极不平凡的基因:“自创立以来,光谷便天然带有创新基因,把创新当使命、视创新如生命、抓创新像拼命。”
创新当命,使命、生命、拼命的光谷“三命”成就了它2020年的“极不平凡”的过往,也必将成就它极不平凡的未来。
些许了解武汉的人都知道,光谷广场上那璀璨夺目的“星河”,在33年前,不过是武汉的“终点”,自它向东被视为武汉地图外的“两厘米”,如今它已是武汉人心中的新“起点”,一座518平方公里的创新之城正在强势崛起。
璀璨光谷
取势易,造势艰,成势难。从中国第一根实用光纤,到破生产总值两千亿元的科创新城,在过去的一年里,这里新增市场主体2万家,其中企业达1.8万家,市场主体总数超过14万家;在破2000亿元生产总值里,高新技术产业的贡献超过六成。
同样在过去的一年里,光谷诞生了我国第一条主攻折叠显示屏6代柔性显示面板生产线、全球首款128层三维闪存芯片、全国首个400G硅光模块、全球首款5G折叠屏翻盖手机量产、全球首例聚氨酯人工血管手术……
势如破竹,云帆直挂。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的追梦光谷人,正全面开启东湖科学城建设、打造“三个光谷”升级版,加快梦圆“世界光谷”。
在2020年的最后一个夜晚,华中科技大学校友、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回到光谷,在他的跨年演讲上毫不吝啬地献词光谷:“这里是世界光谷,每天申请专利达到70项,全世界四分之一的光缆在光谷生产,这里的每一寸土地的价值都被无限放大。”
2000亿元关键一跃,站上新起点
万亿级产业集群蓄势崛起
2015年,年届四十的韩文从世界500强企业辞职回国成为光谷“合伙人”,如今已成为盛隆电气旗下武汉智慧城市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的他说,经过多次到光谷考察后,不想错过这片创新为魂的热土,便决定扎根这里,5年来,事实证明了当初的抉择。
光谷因光而起,因光而兴。成立33年来,从武汉地图外的两厘米到518平方公里,东进南扩,从一束光到一座城,发展也堪称“光速”。2020年,光谷生产总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实现具有里程碑式的一跃,时间回到一年前,光谷生产总值达1877亿元,首次跃居武汉各区之首,以武汉6%的土地面积,创造出了近12%的财富。一年过去,光谷占比度再提升,经济总量和增速双双位居全市各区第一。
关山大道
发展韧劲十足,靠的是科技创新练出来的“硬功夫”。光谷“2000亿元”大跨越的推动力,来自于“光芯屏端网”、生物医药两大万亿产业集群快速崛起,来自于从“互联网+”到“数字+”为代表的新经济快速聚集。
抓住创新“牛鼻子”
“光芯屏端网”加速成长
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牵动发展全局的“牛鼻子”。1月15日,华引芯(武汉)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这也是该公司在一年多以来完成的第三笔融资。
“万事俱备,只欠‘扩产’。”华引芯董事长孙雷蒙说。据介绍,华引芯在光谷成立不到4年时间,便发布了全球最小尺寸可量产的MiniLED产品。目前,华引芯已完成武汉一期生产线建设,每月可产出Mini LED光源产品一亿颗,预计春节后在光谷启动二期产线扩产。
同样争分夺秒,实现光芯片商业化量产的还有武汉菲光科技有限公司。去年7月,武汉菲光科技有限公司落地光谷光电创新园,不到百天,超千平方米的厂房就已开始试产。据企业负责人李家桐介绍,公司预计今年3月正式量产,将实现60万颗芯片的月产能,就近提供高端芯片封装测试服务。
在华引芯宣布融资的两天之前,TCL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到访光谷,这是他今年外出考察的第一座城市。
华星光电复工复产
2020年,TCL集团旗下武汉华星光电全年产值达150亿元,成为湖北首家产值超过百亿的半导体显示企业。今年,华星光电t4工厂二期、三期项目将会陆续投产。“TCL集团将继续加大在汉投资布局,推动原有项目满产达产、新项目早日开工投产。”李东生说。
以一芯一屏两大产业为代表,万亿级“光芯屏端网”产业集群在这片因光而兴的土地上拔节生长,成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这里也是全球最大的光通信研发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高端中小尺寸显示面板产业聚集地,2019年产业收入规模达5861.4亿元,占企业营业总收入的比重达到44.9%。
同期辅导五家企业上市
光谷生物医药蓬勃发展
在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发布的国家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综合竞争力排名中,光谷生物城位列第一方阵。
回想2008年,光谷生物城尚在二妃山下的荒烟蔓草中起步开拓,彼时全国已有26个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作为第三批入列者,光谷生物城是不折不扣的“迟到者”。
起步较晚,意味着必须一路冲刺快跑。光谷生物城起步即不同反响,谋划即是万亿产业,作为武汉三大产业集群重点发展。如今走过13年的光谷生物城,已集聚各类生物企业2400多家,基因工程药、细胞治疗、数字医学影像、分子诊断等多个领域在国内领先,万亿级产业集群初具形态。
资本市场上的光谷生物板块也是一道靓丽风景线。湖北证监局近期公布的拟首次公开发行公司辅导名单显示,同一时间正进行上市辅导的武汉生物医药企业共计5家,包括兰丁医学、璟泓科技、新华扬、生之源,以及3个月融资超过5.2亿元的中美华世通。而在2020年最后半个月申请IPO获受理的武汉生物医药企业则有2家,分别是珈创生物和华康世纪医疗。这些企业,无一例外,全部位于光谷。
光谷生物城
2020年,从疫情的“风暴眼”到经济发展的“风向标”,武汉经济总量重返全国前十,光谷经济总量强势正增长5.1%背后,充当战疫担当的光谷生物医药企业“军团”功不可没,爆发出强大的韧性和潜力。
2021年1月29日,武汉智能化改造推广会年前最后一场,走进位于光谷生物城的国药中联。成立于1952年的国药中联是湖北省首批授予的老字号企业,近年来,为了增加中药饮片和中药配方颗粒生产能力、制剂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国药中联投资1.7亿元,建设华中产业园二期项目,中药生产向智能化转型。
经济重振,国药中联是武汉最早复工复产的企业之一,公司的重点品种金叶败毒颗粒被湖北、广东、福建、河北、安徽等地列入抗疫中成药。“我们用了不到平时1/4的人手,完成了平时2倍的产量。”国药中联总经理蒋焘说。
生物城风光
在光谷诞生的华大基因“火眼”实验室,最初每天的核酸检测样本数达到了1万份,后来再次提升到3万份,大大缓解了武汉疫情时检测的压力。时至今日,“火眼”实验室已走向全球,成为抗疫行动的“中国名片”。
光谷生物城自主培育的第一家上市企业明德生物,在疫情暴发后,立刻组织研发力量,研制出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的实时荧光PCR试剂,并获得国家药监局应急审批通过。
“第二总部”百企云集
数字引擎动力强劲
1月6日,位于高新四路以南、光谷四路以西,紧邻光谷生态大走廊,投资40亿元的金山软件(武汉)总部项目开工建设,光谷迎来2021年重大项目建设开门红。
据金山软件CEO邹涛介绍,金山软件(武汉)总部项目将建设全球游戏发行中心、金山办公国际总部、远程协作办公研发总部、美术基地、数字医疗基地等业务板块,预计5年内员工规模达到3000人。
时间回到2017年11月,小米金山顺为武汉总部正式落地光谷,3年来发展远超预期。截至目前,小米员工超2000人,营收超百亿元;金山在光谷注册公司11个,在武汉员工人数近1000人,研发人员占比超过90%,覆盖海外研发、人工智能、数字娱乐和智慧医疗研发等核心领域;顺为资本在武汉投资多家企业,其中美菜网、易点租等公司在武汉成立了第二总部。
正是在小米金山顺为武汉总部入驻光谷的这一年,“第二总部”现象在光谷集中爆发,一年24家知名互联网企业前来设立第二总部,成为全国瞩目的产业现象。
截至目前,短短3年间,光谷互联网“第二总部”企业近百家,已形成网络直播、在线教育、泛娱乐、网络商务、区块链等一批特色产业。以“互联网+”为代表,光谷数字经济企业加速集聚。
2020年9月,光谷在北京举行“楚才回家”暨光谷数字经济专题峰会,在北京10家总部企业挂牌设立数字经济人才工作站,推动总部人才向武汉“第二总部”流动。
马蹄莲
同月,扎根光谷11年的福禄网络在港交所正式挂牌上市,成为中国第三方虚拟商品及服务第一股,也是继盛天网络、斗鱼之后,武汉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又一张本土名片。
“在2020年一至三季度,我们的GMV和收入都有比较明显的增长。”公司32岁创始人符熙说,未来将加强与本地相关企业的合作,带动周边产业发展,寻找更多业务增长点,“同时加大投入引进高端技术、运营人才,为武汉的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同样逆势增长的还有2016年迁入光谷的小药药,站在智慧医疗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的风口,小药药2020年营收达到150亿元,实现了100%增长,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互联网医药独角兽之一。
在光谷近日举行的2021年务虚会上,小药药85后CEO李萌介绍,小药药正尝试在社区设立无人药柜,打造“无接触”买药场景,“这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需要在政策上突破,我们很愿意将这些创新试点放在光谷。”
数据显示,光谷已经成为中国数字经济重要增长极,华为长江鲲鹏、小米总部二期等数字经济领域头部企业相继落户,斗鱼、小药药、福禄网络等3000多家数字经济企业在这里孕育成长,光谷已经成为武汉建成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打造全国数字经济一线城市的“主引擎”。
“为什么光谷能在经济发展的路上,在全市率先迈入2000亿元级?因为光谷新兴产业多,新产业结构合理,特别是培育了一大批新经济企业,他们的贡献功不可没。”武汉依迅北斗时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付诚说。
“科创变量”如何生长成“最大增量”?
改革创新成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大动力
GDP2000亿!2020年,光谷实现关键一跃。
面对疫情重创,在严峻复杂的局势下,光谷经济仍保持5.1%的正增长,发展韧性凸显。
发展韧劲哪里来?跃升动力哪里来?创新是重要答案之一,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成了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光谷对创新,有着信仰般的执着,从居民、企业到政府,创新的理念融入肌理骨髓。促进创新,始终是光谷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光谷软件园
近年来,光谷先后出台“新黄金十条”“招商十条”“政务十条”“互联网+十条”等一系列“十条”新政,堪称“光谷十条”现象。梳理这些支撑光谷创新的制度供给就能发现,这些鼓励盘活人才、资本等的政策,为光谷营商环境的改善,创新生态体系的建立起到重要作用。
制度创新,向内改革,持续优化企业外部发展环境,成为光谷创新发展重要催化剂。
平台赋能
五年建成35个国家级研发平台
3100家高新企业扎根光谷
“1133”创新空间布局加速铺开、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建设全面启动、高起点建设东湖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过去5年,光谷创新动能持续增强,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建成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国家存储器产业创新中心、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等35家国家级研发平台。
截至去年,光谷这片仅占武汉市6%的版图面积的区域,实现了近12%的经济总量,武汉50%高新技术企业、60%上市公司、超过70%发明专利授权量在此聚集。截至目前,光谷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100家。去年,科前生物、路德环境、福禄网络、微创光电4家光谷企业相继上市,至此,光谷上市公司总数达到49家。
5年来,光谷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不断增强,专利申请量保持年均25%以上增速。去年,武汉市发明专利申请量10强里,光谷企业占领了一半,其中,武汉华星光电有限公司排名全市第一。据悉,TCL华星在光谷布局了人工智能研发中心、新型显示材料研发中心,去年提交专利120多项。今年1月21日,2020中国企业专利实力500强榜单发布,光谷10家企业上榜,较上年增加2家。
2020年上半年,长江存储发布的全球首款128层3D NAND闪存,拥有业内已知型号产品中最高存储密度。
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光谷企业委托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科技活动的支出,4年增长近8倍,2019年达到68.3亿元。近5年,光谷涌现出128层三维闪存芯片、100G硅光收发芯片、中国首个400G硅光模块、全球首款5G折叠屏翻盖手机、国内首条5G智能制造生产线、全球首个超高通量“火眼”实验室等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
值得注意的是,在光谷,一批科技新星正在崛起, 400余家“瞪羚”企业创新硬核实力凸显。去年,爱博泰克、飞恩微电子、中美华世通、敏芯半导体、英飞光创等50余家光谷“瞪羚”企业获得新一轮融资,融资案例同比增长30%以上,共获融资近60亿元。
环境聚势
超九成企业登记通过网上办理
营商环境日益优化
“从名称自主申报、经营范围标准化确认、住所(经营场所)远程认证,到网上电子签名提交申请,材料备齐实际*作只用了不到30分钟。”1月12日,武汉市民罗女士通过全程在线办理,当天就领取到了公司的营业执照。
“在光谷,已实现了数百项业务网上办,超九成企业登记都是通过网上办理。”东湖高新区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商事登记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东湖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将12个“企业登记受理窗口”撤并为4个“企业登记线下综合受理专窗”。
同时,该政务服务中心增设3个“我要开店”综合窗口,针对开书店、药店、电影院等15大开店场景,原来需分头提交的申请材料,如今一窗收件、内部流转、并联审批、同步发证,企业最多可少跑5趟政务大厅,少交4套申请材料,实现“一事联办”。东湖高新区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负责人说,这是光谷服务企业的“加减法”。
这些年,光谷政务“店小二”从企业难题出发,创造条件解决问题,探索全国最简工业项目落地路线图、探索“五个一批”证照分离改革新模式、探索“拿地即开工”……
去年10月,光谷政务服务中心企业分中心,在位于凌家山南路的浙商银行武汉光谷科技支行启用,税务、人社、商事登记、社会事务审批等370项涉企业务,与光谷政务大厅全面接通,均可在“分店”一站式就近办,部分业务甚至可全市通办。该分中心开设以来,窗口服务近7800人次,在自助区自助办理近1300人次。
联影
“我们必须到企业身边去,企业在哪里,政务大厅就在哪里。”据东湖高新区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负责人介绍,通过改革创新,光谷正积极推进建设“1+8+106+X”政务服务体系——以光谷政务服务中心为核心、8个街道政务服务分中心、106个社区及“X”个银行等政务服务点为补充。
2017年,湖北省第三批自贸区成功挂牌,武汉片区设立在光谷,自此,光谷迈向世界的步子更大了。近年来,自贸区建设持续推进,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出国地税一窗通办等系列成果,改革成效得到国务院相关简报、通报表扬,“四办改革”“股权转让登记远程确认服务”等6项创新举措在全国复制推广,“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等51项改革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人才发力
新增落户大学生2.69万
人才“磁场”持续强化
去年6月,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硕士毕业的武汉人郭坚,辞去在美一家世界500强企业算法工程师的工作,回到家乡,入职位于光谷的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湖北中心。他说,希望尽快成为一名优秀的专利审查员,推动更多原始创新、自主可控技术创新发生在光谷、武汉。
光谷高校多,智力资源密集,为留住更多人才,光谷先后推出“黄金十条”“光谷创业十条”“光谷互联网+教育十条”等引领性政策,吸引和激励创新创业者和投资人。去年,光谷制定发布《“中国光谷奖学金”设立办法》,除与清华合作外,还将面向国内其他知名“双一流”高校,设立10种奖学金,鼓励高校学子到光谷创业就业。
光谷年轻人
去年12月,第五届中国光谷3551创业大赛全球总决赛在光谷如期举行,“智能医学平台”“人工智能穿戴型肢体动作识别”“六维力传感器研发及产业化”等十大项目角逐1500万元奖金。这个已成功举办五届的创业大赛,多次被列入人社部“赤子计划”重点支持项目,累计吸引全球近万个优质创业项目报名参赛,不少创业团队落地光谷,成长壮大。
近年来,光谷创新要素加速汇聚,集聚国家级高层次人才404人、省级高层次人才216人、“3551光谷人才计划”1971人。过去的一年里,光谷通过举办高校线上双选会、“探店式”直播招聘等系列活动,帮助企业发布岗位需求14.5万个,全年新增参保大学生6.83万人、新增落户大学生2.69万人。2019年常住人口中,20至44岁人口占比达51.4%,高于硅谷13个百分点。
接下来,光谷将围绕武汉“十四五”规划及“世界光谷”蓝图,持续打造全球人才集聚高地。
汇天下英才共建“天下谷”,光谷创新企业孵化能力逐步增强。日前,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发布了2020年度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名单,湖北省9家上榜单位中,光谷就占4席,至此,光谷拥有国家级孵化器总数达24家。
来源:长江财经智库
"楚才回家"官方微信
协会官方微信
Copyright 2018. 武汉市服务贸易(外包)协会 .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6019327号-2 技术支持:京伦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