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早的服务外包行业之一
4月8日,小鹏汽车、科大讯飞、中创为量子三家在各自领域的头部企业,签约落户武汉经开区;
4月11日,第三届世界大健康博览会闭幕,同济国际康复医学中心项目、良友佳医互联网+医疗健康华中运营中心项目等4个智慧大健康项目落户武汉经开区,总投资22.6亿元;
此前的4月7日,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2021武汉特别峰会举行期间,东风悦享科技全国总部、武汉·兰岛田园综合体等4个项目与武汉经开区签约,金额达43亿元;
……
进入4月,一系列智能电动汽车、数字经济、智慧大健康项目接踵而至,为正在打造“3+N”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车谷产业创新大走廊的武汉经开区增添新动能。
因车而建、因车而兴的武汉经开区,直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抢抓变革机遇,推动产业脱胎换骨,为武汉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和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贡献车谷力量。
▲武汉数字产业新地标“春笋”在武汉经开区破土而出,行业头部企业竞相入驻中国车谷。
小鹏汽车来汉建生产基地研发中心
中国车谷新能源汽车蓄势组团“出圈
因车而建、因车而兴。汽车,是武汉经开区的支柱产业。“十三五”期间,约550万辆整车从这里驶出,全区汽车产业产值超过1.16万亿元。
“十四五”期间,武汉经开区加快打造“3+N”现代产业体系,其中,作为三个支柱产业之一的世界级汽车及现代服务产业集群,实现产值5000亿元。
4月8日,小鹏汽车与武汉经开区签约,拟投资百亿在中国车谷建设智能网联汽车制造基地及研发中心,武汉经开区打造万亿世界级汽车及现代服务产业集群增添一名来自造车新势力的生力军。
落户车谷
武汉将成小鹏汽车全球化布局重要一环
今年是小鹏汽车创办以来的第六年,作为中国造车新势力头部企业之一的小鹏汽车进入良性发展轨道。自去年6月以来,小鹏汽车持续保持高速增长,今年3月,小鹏汽车月交付量连续9个月同比翻番,今年一季度总交付量达13340台,创小鹏汽车历史最高季度交付成绩。二季度,小鹏汽车还将启动销售第三款全新车型——小鹏P5。
小鹏汽车武汉智造基地及研发中心项目占地约1100亩,建设整车及动力总成工厂、研发中心,引进全新下一代智能汽车平台,制造下一代全新智能电动汽车。该项目预计2023年投产,规划年产能10万辆,峰值产能可达15万-20万辆。
除建设智能电动汽车生产基地外,小鹏汽车还将在汉建设研发中心,利用丰富的科教资源研发智能网联汽车、AI自动驾驶技术和车联网技术等。
经过30年的发展,武汉经开区积累了丰厚的造车底蕴,形成了良好的汽车研发和制造生态。小鹏汽车创始人、CEO何小鹏认为,在中国六大汽车生产基地之一的武汉建设智造基地和研发中心,是小鹏汽车重要的前瞻性战略布局,有利于加速产能释放,更快更好地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智能电动汽车。
武汉经开区优异的区位优势,同样是吸引小鹏汽车前来投资的重要因素之一。“我来武汉经开区考察时,非常关注附近有没有港口。”何小鹏介绍说,离小鹏汽车武汉智造基地不远,就有汉南港,而且武汉经开区毗邻京港澳高速公路,这对小鹏汽车的物流非常有效,可以最大幅度降低物流成本,“我们希望以武汉为支点,把小鹏汽车的产品、销售体系、超级充电体系辐射到中西部,进而出口海外。”
“我们非常有信心把武汉制造的全新下一代智能电动汽车出口到国外,也相信武汉能在小鹏汽车的全球战略布局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何小鹏表示。
中国车谷蓄势
智能电动车加速组团“出圈”
随着小鹏汽车的到来,武汉经开区集聚了除美系以外的日系、法系及自主等三大车系,“十四五”期间,汽车整厂有望突破10个,蓄势提力推进汽车产业向“新汽车”转型升级。
武汉是东风公司的大本营,也是重要的生产基地。“十四五”期间,在对领先和前瞻技术的掌控与成果的基础上,东风公司加速向科技型企业转型。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东风公司依托智新科技,解决了模组集成、电池包集成以及电池包控制等BMS管理问题。在氢燃料技术上,东风公司已经成功地造出了120千瓦的电池包,并掌握了从控制减压系统、储氢装置到电机的全部技术链……
▲今年第一季度,东风本田产销量再创历史新高。
东风公司在汉布局的整车企业,如东风本田、神龙公司、东风乘用车等,均在加力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从2020年起的4年内,东风公司将在武汉投资400亿元布局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以及自动驾驶技术、共享出行等新业务。
今年是东风本田的电动化元年,在继续投放、生产锐混动系列车型的同时,将以更快频率投放纯电动车型。神龙公司和东风乘用车公司,也将继续加大混合动力车型和纯电动车型的投放力度。
岚图汽车作为东风公司推动品牌向上突破的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其首款智能电动SUV将推出增程电动、纯电动两个动力版本的车型,今年三季度将上市交付用户。
▲岚图汽车直营渠道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五座城市铺开。
东风云峰总投资近百亿元,是东风公司采用数字化、智能化等先进技术打造的一座工厂,工厂建设已竣工,今年1月底工厂竣工,进入设备调试阶段,首台试制车已下线。
据悉,该工厂今明两年将计划投放三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日产战略车型,新车型将搭载先进的三电系统技术、领先的车联网技术、先进的主动安全和自动驾驶技术、e-power混动技术等最新的日产技术。
此外,吉利路特斯投资百亿元,在武汉经开区建设的生产基地,预计明年投产,首款车型将是路特斯高端新能源车型。
与此同时,武汉经开区加快建设新能源汽车检验检测体系。2018年落户武汉经开区的国家新能源汽车质检中心,经过近两年的建设,预计今年内投入运营。 国家新能源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占地100亩,由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武汉)有限公司申报筹建,涵盖新能源汽车整车、系统与总成、零部件等涉及安全、节能、环保、电磁兼容等各大关键检测项目,可开展新能源汽车试验验证、技术创新、标准研究、质量监督、质量仲裁等技术服务。
▲电动客车在武汉经开区国家新能源汽车质检中心开展测试。
据悉,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已向位于武汉经开区的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汉阳专用汽车研究所,颁发“国家新能源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资质认定授权证书。国家新能源汽车质检中心的建设,填补了武汉新能源汽车检测机构空白,武汉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企业,无须再到外地进行样车测试,可检测的项目包括新能源汽车碰撞试验、节能排放试验及电磁兼容试验等。 中国工程院院士苏万华表示,中心建成后,将填补我国新能源汽车第三方检测空白,对武汉及中部地区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乃至整个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具有战略意义。
要素聚集
中国车谷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现雏形
4月12日,外交部举办湖北全球特别推介活动的时候,在武汉经开区,东风自动驾驶领航项目首批40多辆自动驾驶汽车行驶在车流中,市民通过手机“一键召唤”,预约体验自动驾驶技术带来的奇妙体验。
而在此之前,13辆无人驾驶售货车、物流配送车驶进江汉大学,为师生提供无人售卖、物流配送服务。
去年底,龙灵山公园变身自动驾驶主题景区,公交车、环卫车、出租车、物流车等多种车型自动驾驶场景同时开放使用。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武汉)测试示范区(以下简称“武汉示范区”)站到以新能源、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为显著特征的新汽车产业的第一阵营。
“汽车产业的发展不仅是量的突破,更是质的飞跃。”武汉经开区智慧生态城有关负责人日前介绍,面对汽车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趋势,“十四五”时期,武汉经开区将突出加快发展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产业,打造创新平台,培育产业生态,全力推动传统汽车向下一代汽车转型升级。
武汉示范区,是武汉经开区抢占下一代汽车制高点的重要创新平台。自2019年揭牌以来,武汉经开区已建成自动驾驶开放测试道路106公里,全面覆盖5G信号、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统、路侧感知设备和车路通讯系统。今年,该区还将以全域为基础,推动更大范围的开放测试运营。
占地1300余亩的智能网联汽车封闭测试场,将于今年底建成。该封闭测试场涵盖城市道路、高速公路、柔性测试广场等10大功能区,以及整车仿真实验室、信息安全实验室、驾驶模拟实验室、智能网联云控平台等,可满足车企产品开发和功能测试需求,其中还将建设国际二级赛道,实现赛车运动和汽车测试功能融合。
目前,武汉经开区已吸引东风公司、中国一汽、百度、海梁科技、深兰科技、AutoX等11类自动驾驶车辆前来进行测试,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车辆载人载物商业化试运营。
在商业运营方面,以东风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为代表,目前,武汉经开区已投放运营智能网联汽车83台,涵盖共享出行、公交接驳、清洁环卫、末端物流等8大类型。全区236台公交车也已加装车联网终端,实现基于车联网的信息交互和协同控制。下一步,该区还将为10000台社会车辆加装车联网终端,不断扩大车联网用户规模,改善交通安全,提升出行效率。
东风自动驾驶领航项目负责人边宁介绍说,今年内,东风自动驾驶领航项目有望再增加80—100辆自动驾驶出租车,运营范围将逐步覆盖到武汉经开区全域,然后再延伸到武汉市主城区核心区域。2025年以前,东风公司有望实现L4级自动驾驶汽车区域性规模化量产。
在技术研发方面,依托去年成立的刘经南院士工作站和15个联合创新实验室,以及自动驾驶城市示范与产业协同创新联盟、“领航项目”等示范应用平台,目前,中国车谷正在开展车路协同设备兼容性测试等课题研究,政府、车企、高科技公司、高校院所、零部件企业携手合作,通过示范运行迭代,共同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从封闭和开放道路测试、示范运营,迈向规模化、商业化应用。
“与其他城市某一个互联网科技型企业单打独斗不同,中国车谷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政府、央企、高校、高科技企业以及零部件厂家高效协同,已经真正形成了智能网联汽车生态圈。”边宁表示。
打造国家车联网先导区,强健的产业链是关键。目前,武汉经开区正加快车联网、车载传感器、芯片、高精地图、自动驾驶系统等关键领域产业培育,东风新能源产业园、亿咖通汽车电子、环宇智行、华砺智行等30多个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项目已投入运营,国电投氢能基地、众宇动力、雄韬氢雄等一大批氢能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制造企业落户,东风岚图、吉利路特斯等新能源整车项目也将陆续投产,产业集聚态势逐步形成。
随着小鹏汽车的到来,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加速向中国车谷聚集。武汉经开区有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时期,武汉经开区每年引进10家至15家新能源电池、高精地图与定位、激光雷达、车联网、芯片等相关企业落户,到2025年,累计引进2家至3家新能源整车企业,基地总产值超1000亿元,建设成为国家车联网先导区,全面推动中国车谷高质量发展。
创新驱动打造国家级创新平台
中国车谷加速崛起产业创新大走廊
4月8日,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中创为量子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与武汉经开区签约,助力武汉经开区打造数字经济新引擎。
这是继浪潮集团、京东云、中国电子等企业落户武汉经开区后,又两家数字经济头部企业前来中国车谷。
近年来,武汉经开区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抢占数字经济“风口”,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如自动驾驶、机器人、通用航空、智能家居等产业,广受数字经济领军企业关注。
科大讯飞
3年内在汉建成华中总部
与武汉经开区正式签约后,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大讯飞”)总裁吴晓如表示,未来3年内,科大讯飞将深入推进在汉发展布局,计划建成科大讯飞华中总部、讯飞人工智能华中研究院以及人工智能产业加速中心,预计总投资50亿元。
科大讯飞1999年成立,是目前国内人工智能、智能语音领域的头部企业。2017年,科大讯飞开始在武汉布局,目前在汉研发团队已超过1000人。
“从加大研发投入的角度来说,我们选择武汉是非常明智且正确的。”吴晓如认为,加大研发投入必然需要更优质的人才队伍,武汉科研人才丰富,理工类大学毕业生数量多,专业匹配度极高,人才优势明显。
他同时表示,武汉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大、发展速度快,讯飞人工智能开放平台的数据显示,武汉创新创业主体在人工智能应用、数字化转型方面非常活跃。“科大讯飞将进一步加大在武汉的人工智能生态建设,加大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带动更多的初创企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升级,让各行业、各场景都能应用人工智能技术。”
“公司计划3年内建成华中总部,达到3000人规模,产值突破10亿元。”科大讯飞总裁吴晓如表示,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数据智能,下一步将和更多武汉本土企业合作,带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该公司和东风汽车深入合作多年,未来在智能网联汽车和数字经济领域,将与更多的武汉本土企业开展合作,积极促成人工智能领域一线品牌的峰会、论坛等落户武汉经开区,加快培育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据介绍,科大讯飞将整合技术、资源、科研优势,借助武汉人才优势,计划一期投入不低于5000万元,设立人工智能华中研究院,积极推动与武汉科研机构、高校的技术合作,面向市场需求,开展科技攻关,促进成果转化,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中创为量子
在汉打造量子通信产业园
“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保障离不开量子通信,武汉经开区建有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我们已经深入参与到无人驾驶项目建设中,通过信息加密技术保障无人驾驶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8日,国内量子加密通信领域龙头企业——北京中创为量子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创为量子”)与武汉经开区签约。
中创为量子是世界上为数不多能提供全套量子保密通信系统设备以及整体解决方案的服务商之一,约40%的员工为量子通信领域高端科研人员。据悉,中创为量子与武汉经开区签约后,将在中国车谷打造华中区域总部、量子通信产业园以及量子保密通信示范网络平台。
量子保密通信将有哪些应用场景?中创为量子董事长沈方红解释,目前,量子保密通信在金融、能源、交通、无人驾驶汽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中创为量子现已深度参与武汉经开区的无人驾驶项目建设。“未来,在水、电、医疗数据安全、食品安全等众多领域,量子加密通信都将为信息安全保驾护航。”
据了解,中创为量子华中区域总部基地项目主要包含三个部分,建立中创为量子华中总部,这也是中创为量子华中区域唯一的一级全资子公司,负责华中区域全部业务,包括管理、运营、研发、销售、生产采购等核心环节;打造中创为量子通信产业园,承担量子产品的研究开发及生产项目;打造量子保密通信示范网络平台,建设量子保密通信网,积极开拓民用市场。
“华中地区是我们极为重视的区域,未来,武汉将成为中创为量子辐射中部地区及周边省市的重要基地。”沈方红认为,武汉是人才、交通的集聚地,并且高校、科研院所众多,科教人才优势凸显,光电领域产业链齐全,十分有利于构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从而进一步推动量子产业的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武汉,将成为中创为量子未来最重要的产学研基地,充分利用武汉的产业链基础、人才优势和交通物流支撑,进一步拓宽市场,提升研发创新能力。”
2020年武汉经开区围绕“数智网端”全产业招商引资突破800亿元,智能家居、通用航空、生命健康等特色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速增长。
武汉经开区科经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武汉经开区抢抓产业变革机遇期,大力推动数字产业突破性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引擎,加快打造数字经济创新示范区,助力武汉“五个中心”建设。
下一步,武汉经开区将重点引进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头部企业,推动优质资源向总部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高效配置,支持成长潜力大、创新能力强、科技含量高、商业模式新、产业特色鲜明的高成长型企业加快发展。
"楚才回家"官方微信
协会官方微信
Copyright 2018. 武汉市服务贸易(外包)协会 .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6019327号-2 技术支持:京伦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