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贸之窗

全国最早的服务外包行业之一

您的位置:首页 > 服贸之窗 > 媒体关注
武汉自贸片区这项举措入选自贸试验区第四批“最佳实践案例”
发布时间:2021-07-08来源:原创文章浏览次数:622

自由贸易试验区第四批“最佳实践案例”来了

武汉自贸片区这项举措入选!

7月5日,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发布了自由贸易试验区第四批“最佳实践案例”(共18个),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武汉片区(以下简称“武汉自贸片区”)“科技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机制”成功入选。

▲商务部自贸试验区第四批“最佳实践案例”专题新闻发布会

图片

科技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机制

武汉自贸片区联合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自主开发科技金融统计与评估系统,率先建立科技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机制,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主要做法

构建“定量+定性”相结合的特色评估指标体系。

借鉴人民银行小微信贷政策评估评分计算方法,结合科技金融改革任务要求及武汉科技金融发展实际,制定了《科技金融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指引》,设置定量和定性两部分评估指标,包括8个方面19项考核指标,其中,定量分值权重为70%,定性分值权重为30%。为提高评估的针对性,贷款结构指标由武汉自贸片区科技贷款及小微科技企业贷款组成,金融创新指标由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科技企业保证保险贷款等金融业务开展情况组成。

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综合评估方式。

依托银行业网间互联平台开发设计数据网络直报、自动抓取和线上评估的科技金融统计与评估系统,实现市内银行机构全部接入。评估时,定量指标由系统自动抓取数据并计算得分,无需银行机构报送任何数据、材料;定性指标评分时,银行机构在系统进行自评,并上传科技信贷政策执行情况报告及相关证明材料,人民银行武汉分行根据日常工作掌握情况及各银行上传材料,线下进行认定后在系统录入定性得分。最终由系统计算出各银行机构综合得分,并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勉励四个档次。

采取“通报+挂钩”相结合的评估工作机制。

人民银行武汉分行每年开展科技信贷政策效果评估,及时向各银行机构印发通报评估得分排名、科技信贷政策执行效果及存在问题,并对落实科技信贷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将评估结果作为各银行落实科技金融改革方案评价依据,与科技金融产品创新试点准入管理、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综合评价等工作进行挂钩,引导银行机构按照评估导向落实科技信贷政策。

二、实践效果

促进了科技金融改革政策的落实。

在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的指引下,武汉科技金融综合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一是差异化科技信贷管理体制有效建立。武汉市共设立25家科技专营机构,对科技贷款采取单项考核,单设不良贷款容忍度。二是科技金融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建立了企业信用数据库、大数据金融服务平台等一批提高服务效率的科技金融基础设施。三是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不断拓宽。创新推广了科保贷、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覆盖科技型企业生命周期的金融产品,武汉市科技型企业通过银行间市场获得融资270亿元。

加大了科技创新领域的金融资源配置。

2019年参评的20家银行机构中,14家政策执行得分在“良好”及以上档次,各银行机构积极运用表内外融资方式,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力度,对武汉自贸片区高新技术产业等重点领域支持成效显著。科技金融融资“量增面扩”态势明显,截至2020年底,全市科技型企业融资余额5228.85亿元,其中,贷款余额2503.23亿元。

完善了科技金融改革过程中的薄弱环节。

通过对银行机构开展科技金融信贷政策导向评估,对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进行全程“把脉”,从宏观上把握科技金融改革进程、成效及面临的问题,从微观上及时发现和揭示各银行机构发展科技金融中的长短板,促进银行机构相互学习竞争。通过评估,武汉自贸片区金融机构科技信贷政策传导与反馈的主动性增强,科技金融创新产品推广力度加大,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加强,信贷结构更加优化。

截至目前,武汉自贸片区“股权转让登记远程确认服务”等9项改革举措获全国复制推广,“‘四个有奖’全链条全过程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等75项改革举措正在全省或湖北自贸区复制推广。

"楚才回家"官方微信

协会官方微信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软件园中路光谷软件园C6栋505室 027-87204909

Copyright 2018. 武汉市服务贸易(外包)协会 .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6019327号-2 技术支持:京伦科技

--友情链接--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37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