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贸之窗

全国最早的服务外包行业之一

您的位置:首页 > 服贸之窗 > 协会新闻
武汉光电子信息抢占产业上游制高点,多家企业自主研发取得新突破
发布时间:2021-07-07来源:原创文章浏览次数:605

武汉加快打造“965”产业集群,“光芯屏端网”作为支柱产业被寄予厚望。作为中国光通信产业发源地,武汉这束“光”越照越远、越照越亮。

 

市发改委介绍,武汉占据着我国光通信领域的重要战略地位,东湖高新区已经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光纤光缆、光芯片、光器件(光模块)和光通信系统设备研发生产基地。其中,光纤光缆国际市场占有率超过25%,连续多年销量居世界第一,光器件国际市场占有率超过12%。

中国信科集团烽火藤仓光纤科技有限公司光纤测试车间的技术员在检验产品质量。长江日报记者高勇 摄

 

光通信产业如何由大到强?武汉锚定高水平自立自强,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道路,屡获突破。

 

市场竞争力

 
 
 

从跟跑到领跑,武汉企业夯实光通信全球领军地位

上月,长飞光纤完成收购南美一家名企。目前,长飞产品及服务已覆盖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4个海外基地和20余个销售公司,并形成辐射全球的海外生产、营销与服务网络。

 

而在20多年前,中国第一次为世界通信业制定标准,解决了在传统电信网上传输互联网业务的技术问题,才摆脱了做跟随者的角色。

 

中国光通信产业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长飞光纤是缩影。

 

长飞智能工厂

 

2016年,长飞预制棒、光纤及光缆三大主营业务全面问鼎全球第一。在坚持光纤光缆主业不放松的同时,长飞持续向光纤预制棒核心原材料、数据中心和线缆解决方案等产业链上下游延展,开辟新战场。如今,人们说起长飞,不仅是行业内规模全球最大,更是技术掌握最全面的中国企业代表。

 

目前,长飞以更豪迈脚步走出中国,海外业务保持较快增长。长飞在菲律宾与当地运营商合作推进网络建设,并成功中标中国电信在当地的网络铺设项目。2020年,长飞海外通信网络工程项目收入达2.43亿元,相比上年增长约304.9%。2020年,长飞海外业务达到公司整体营业收入的25.57%。

 

长飞表示,未来还要更加开放,对外输出更多的先进技术、创新的管理模式,不断提升全球产业链话语权。

 

在全球产业链上,武汉企业不断崭露头角。就在上一季度,华工科技核心子公司华工正源宣布应用于下一代数据中心的400G光模块产品实现全系列批量出货,企业产品闯入北美、欧洲等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光模块年产能超过3000万只,成为全球最大的光模块生产厂商之一。

 

2021年2月15日,华工科技核心子公司华工正源5G模块生产车间里,300多名一线员工正满负荷生产。长江日报记者高勇 摄

 

市发改委表示,以长飞、烽火通信等为龙头的企业群,促使行业上中下游产业链较为完备,夯实武汉在我国光通信领域的重要战略地位。

 
 

自主创新力

 
 
 

从下游到上游,武汉形成自主可控的光通信产业链

目前,武汉光通信产业涵盖上游光纤光缆、中游光器件及光模块、下游光系统设备,同时,生产资料、关键器件实现自主可控,串起完整产业链。

 

“声光调制器是脉冲光纤激光器的核心元器件,一台激光器对应一个器件,这个器件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光开关,没有它激光器无法出光,也就无法正常工作。”光奥科技(武汉)有限公司总经理祝志刚介绍,声光调制器以前主要从国外购买,而光奥在个别领域已实现了大范围国产化。

 

“高光束质量万瓦光纤激光器核心技术及其产业化”项目结出硕果,锐科及睿芯等产业链企业研发生产特种光纤、预制棒等核心元器件和材料,实现全产业链核心器件的自主可控,技术和产能跃居全国第一、全球第三,也让武汉成为全球为数不多具备光纤激光器完整核心器件自研、自产能力的区域。

 

光谷展示中心吸引众多科技企业和外地参观团来此参观。长江日报记者高勇 摄

 

今年,云岭光电5G用25G激光器芯片经过了国际可靠性测试,正式宣布实现从激光器芯片设计、外延设计及材料“生长”、晶圆制造、芯片测试和验证的全流程研发和生产能力。企业介绍,实现核心材料自己研制后,可将“生长”时间控制在一周内,相较在国外购买外延片或晶圆要快3个月,这样大大缩短产品迭代周期。

 

云岭光电、敏芯等光器件上游企业抢抓5G新基建产业机遇,中游的永鼎光通下线5G前传光模块,将“棒”传到武汉飞沃科技有限公司,这家企业是中国电信5G前传无源波分设备最大份额供应商,经飞沃集成,装有光模块的设备,被供应给三大运营商,装上基站、数据中心等,这一过程中,为光器件做检测设备的服务商普赛斯,“同频”也在扩大产能。

 
 

产业引领力

 
 
 

从产品到标准,武汉引领国内激光产业发展

今年,华工科技智能制造园(葛店园区三期)投产,项目将具备年生产高功率激光切割装备3000台、钣金加工智能工厂产线15条的生产能力。

 

比头发丝还细、还薄的玻璃,在激光切割下,也能“毫发无损”地精准成型。作为我国最大的激光设备及高功率激光装备供应商之一,华工激光自主研发的超薄玻璃激光切割技术,切割速度每秒超过200毫米,上市后将应用于折叠手机、超薄电池基板等3C领域,其生产的国内首台出口海外的FPC(柔性电路板)全自动覆盖膜激光切割机,目前正在全球最大的柔性印刷线路板制造企业服务。

 

资料图。图源:华工激光

 

诞生了中国第一台1万瓦连续光纤激光器的锐科,打破了国际垄断,并与睿芯等企业一道,构成自主可控的激光核心产业链。锐科直接应用客户超过1500家,出口欧美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企业副董事长、总工程师闫大鹏说:“中国的光纤激光器在跟跑多年后,终于能与世界并跑。”

 

主攻太阳能光伏领域精密激光加工设备的帝尔激光,不仅在深交所上市,还在以色列设立全球研发中心。

 

目前,仅光谷的激光企业就达200余家,激光产业年产值已达千亿元,占国内市场规模一半左右,已形成完整产业链,是中国最大的激光设备制造基地之一。

 

这些激光上市企业、崛起中的激光产业集群,是武汉激光产业由大变强的缩影。6年前,锐科激光牵头,联合华工激光等起草了我国第一部光纤激光器行业标准;去年,华工激光等参与制定的“工业用光纤激光器参数要求和测试方法”国际标准又获得通过,这是我国激光产品类的首个国际标准;今年,激光清洗行业企业翔明激光参与制定国家标准。(长江日报记者李佳 实习生刘雨秋 郑晓霞)

 
 

武汉这家企业打破光纤放大器垄断,

无人驾驶汽车可看清百米外情况

 

“正是依靠这种特殊的光纤,维持着光信号传递的强度。”5日,在位于武汉未来科技城的武汉睿芯特种光纤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睿芯”),记者看到,依靠头发丝般粗细的光纤放大器,汽车能“看清”上百米外的情况。

 

睿芯的生产车间。睿芯公司供图

 

光纤放大器是长距离信息高速公路的“加油站”,能为光信号不断“加油”续航。近年来,全球都在攻坚可用作激光雷达、通讯及激光医疗的1.5微米光纤放大器。

 

“此前,1.5微米光纤放大器的核心材料主要购自海外。”睿芯总经理李尤介绍,光纤决定了波长,决定了光纤激光器用来做什么,比如1微米波长光纤多用于切割或焊接金属材料,难度更高的“1.5微米”,可用作激光雷达、通讯及激光医疗等,该波长的特种光纤的纤芯,此前主要购自海外,纤芯1米就卖100多美元。

 

为了不受制于人,2013年,睿芯在武汉未来科技城成立。毕业于华中科大光学工程系的博士莫琦带领着研发团队,持续攻关。

 

“纤芯中要掺杂一些微量的特殊元素,这是秘而不宣的配方,我们得自己摸清工艺方式。‘1.5微米’产品比‘1.0微米’的配方更复杂。”莫琦说,目前,睿芯已在国内率先掌握从光纤预制棒制备、稀土掺杂、拉丝到光纤测试的全部核心工艺技术,自主研制的纤芯各项技术指标已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当,并已通过可靠性测试。

 

纤芯的自主研发制造,填补了我国在光纤放大器自主产业链的上游空白,并将大幅降低下游产业制造成本,无人驾驶或许很快成为汽车标配。

 

据悉,今年,睿芯将向国内通讯龙头企业大批量供货。(长江日报记者李佳 通讯员汪慧 曹斌)

"楚才回家"官方微信

协会官方微信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软件园中路光谷软件园C6栋505室 027-87204909

Copyright 2018. 武汉市服务贸易(外包)协会 .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6019327号-2 技术支持:京伦科技

--友情链接--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37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