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早的服务外包行业之一
9月3日武汉市召开新闻发布会
东湖科学城战略定位
创建湖北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体区和武汉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承载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支点,武汉城市圈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引领中部地区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创新发展。
东湖科学城战略目标
瞄准打造全球光电信息科技创新中心、全球生命健康科技创新中心、全球碳中和工程科技创新中心和全球智能制造产业创新中心,建成科学特征凸显、创新要素集聚、策源能力突出、科创活力迸发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科学城。具体将按照“378”进行规划和布局:
东湖科学城规划范围
湖北东湖科学城作为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的核心,规划范围100平方公里、统筹范围160平方公里、拓展范围260平方公里,主要依托东湖高新区横向高新大道、纵向未来大道,形成“弓箭型”空间结构。
东湖科学城功能布局
按照“聚焦区域建设、聚集创新要素,提高集中度和显示度”要求,遵循“科学+科学家+创新生态”的核心内涵,统筹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强化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核心的区域创新发展引擎功能,构建以科学价值、技术价值创造功能区为“弓”,以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创造功能区为“箭”,以科学、技术、经济、社会价值融合创造功能区为支点的“弓箭型区域创新发展”功能布局。
东湖科学城战略步骤
形成“弓箭型”空间结构,构建“弓箭型区域创新发展”功能布局。在9月3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市发改委、市科技局、中科院武汉分院、华中科技大学介绍了湖北东湖科学城建设发展规划相关情况。
市发改委:我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有望取得历史性突破
市发改委二级巡视员熊战勋表示,将集中政府、院校、区域优势创新资源推进东湖科学城建设。去年4月,国家发改委启动“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规划相关工作,通过省市和在汉高校、科研院所的一年共同努力争取,我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有望取得历史性突破。除此之外,我们积极争取国家指导支持,推动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东湖科学城集中布局建设。
市科技局:谋划创建一批国家级重大技术创新平台
市科技局副局长徐涛表示,市科技局将着力从重大科技平台建设、高能级战略科技力量培育、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支撑推进东湖科学城建设。徐涛说,加快构建以高水平实验室为引领的战略科技力量。瞄准世界科技前沿,以国家战略性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科教资源优势,在东湖科学城加快建设光谷、珞珈、东湖、江城、九峰山等湖北实验室,对接国家战略布局,整合优势力量争创国家实验室。充分发挥在汉国家重点实验室支撑作用,在地学、农学、医学等优势领域积极争创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快重点优势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布局,推进国家光电研究中心等已建国家级重大技术创新平台提升功能,在智能设计与数控、数字建造、智能芯片、激光、智慧水电、病毒性疾病防治等优势特色领域,谋划创建一批国家级重大技术创新平台。
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 将江夏实验室打造成国家生物安全与健康领域高地
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分党组成员蔡长塔表示,将在设施建设、平台建设、科技攻关等三个方面,加强与省、市、区的紧密合作,积极支持将东湖科学城打造为新的创新极核,推动科技创新成果惠及国家和人民。
蔡长塔说,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将加快推进湖北江夏实验室建设,将其打造为国家生物安全与健康领域的高端人才集聚地、原始创新策源地和重大成果输出地。
在东湖科学城重点打造的光电信息产业和生命健康产业等领域,充分发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湖北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原始创新供给和人才集聚作用,组织全院科技力量,汇集更多科研资源、创新人才,与政府和企业合作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华中科技大学: 将两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布局在东湖科学城
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张新亮表示,华中科技大学主动调整专业和学科设置,培养急需的创新人才。华中科技大学新成立的未来技术学院探索形成专业交叉、科教协同、产教融合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新模式。成立集成电路学院,培养国家急需的集成电路高水平创新人才,支撑东湖科学城“光芯屏端网”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聚焦“大工程大健康”未来战略产业发展,依托机械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自动化等四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凝练了先进智能制造、生物医学成像、光电子芯片与系统、人工智能等四个未来交叉学科技术方向。华中科技大学继续发挥科研大平台优势,汇聚一流创新人才。在东湖科学城的建设中,将继续建设精密重力测量、脉冲强磁场优化等重大基础设施,牵头建设的数字建造以及智能设计与数控两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也将布局东湖科学城。
中科院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穆荣平:东湖科学城科教资源突出
与我国其他地区的科学城相比,东湖科学城的优势在于科教资源突出。
穆荣平分析,北京科学城着眼于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为前提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其重大科技技术设施的集聚度高。上海张江科学城有着自己聚焦的重大科技领域,科研力量强。深圳光明科学城属于大湾区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先行启动区域,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其定位高,发展前景好。合肥滨湖科学城发展着重于战略创新产业。
穆荣平表示,东湖科学城的目标不是追赶其他地区的科学城,而是为了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科技创新高地。“这是一个有着相对长周期的伟大事业,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从建设到运行正常大概要将近10年,再过10年以后可能就需要去升级,所以东湖科学城的项目还包括了二期计划。”
“东湖科学城规划的精髓体现在‘聚焦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创新驱动社会发展、创新驱动环境发展和科学技术自身发展等’四大发展和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的五大价值创造之中,以五大发展愿景引领五大价值的能力建设,打通创新价值链,服务于创新驱动经济环境发展。”穆荣平认为,这样的规划借鉴了国内外科学城建设的成熟经验,还结合了武汉乃至于整个湖北、长江中游群的基础条件和发展需要,以此来选择武汉的发展模式。
"楚才回家"官方微信
协会官方微信
Copyright 2018. 武汉市服务贸易(外包)协会 .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6019327号-2 技术支持:京伦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