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贸之窗

全国最早的服务外包行业之一

您的位置:首页 > 服贸之窗 > 协会新闻
关注丨全方位创新引领服贸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3-11-22来源:原创文章浏览次数:131
      我国持续深入开展了三轮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探索形成了132项可复制推广经验和案 例做法,打造了一批服务贸易发展高地。下一步,商务部将推动成效明显的试点地区升级为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还将推动出台关于服务贸易开放创新发展的政策文件,推动“中国服务”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为我国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做出有益探索。
 
      近年来,我国持续深入开展了三轮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探索形成了132项可复制推广经验和案例做法,打造了一批服务贸易发展高地,带动了全国服务贸易发展布局优化,巩固了服务贸易大国地位,创新日益成为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
 
      管理体制不断完善激发了服务贸易发展活力
 
      1.加强了跨部门间统筹协调决策功能
 
      2015年,国务院服务贸易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建立。试点开展后,各地纷纷成立由政府负责同志挂帅、商务部门牵头、行业主管部门参与的服务贸易跨部门联席会议或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日常工作制度。部分试点地区还创新成立专门服务贸易促进机构。例如,海南成立服务贸易促进局、南京江北新区设立服务贸易创新发展中心,进一步强化了服务贸易主管部门的职能和人员配备。
 
      2.促进了部门横向联动和数据共享
 
      在天津、上海、海南省等探索基础上,将技术进出口、服务外包合同登记备案、服务出口退税申报等服务贸易事项集成纳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探索在“单一窗口”内设置服务贸易专区,提高国际服务贸易行政事项办理效率。此外,威海探索打通本地区各级、各部门数据流通渠道,相关部门可实时跟踪监测本领域服务贸易发展情况,调动各横向部门推动服务贸易工作积极性。
 
      3.优化了行业部门管理
 
      上海市围绕航运制度创新和区域协同发展,以“中国洋山港”国际船舶登记为载体,建立了集优化登记流程、实行多证联办、引入预审机制、完善政策接口、实施信用管理为一体的国际船舶登记管理制度,增强了“中国洋山港”船籍吸引力。
 
      4.建立了绩效评价与考核机制
 
      上海、苏州、杭州、威海等地将服务出口增速及占外贸比重、服务贸易市场主体成长等服务贸易发展情况纳入了地方政府目标考核体系,进一步激发了推动服务贸易发展的合力。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释放了服务贸易发展潜力
 
      1.拓展了开放领域
 
      上海争取允许境外知名仲裁及争议解决机构在临港新片区设立业务机构,建立由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仲裁机构等上下贯通、多方参与的活动机制,搭建“上海国际仲裁高峰论坛”等国际交流研讨平台,开展国际商事、海事、投资等领域涉外仲裁业务。广州市深入推进专利代理对外开放试点,开展了外国人参加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外国专利代理机构在华设立常驻代表机构试点工作。西咸新区利用第三、第四、第五航权构建了国际航线网络,释放了国际航线发展潜力。重庆市等整合国内外法律服务机构,搭建了涉外法律服务平台,创新多元化法律服务机制,为服务贸易企业提供涉外法律支持。
 
      2.探索了制度开放路径
 
      深圳市加强与港澳服务标准对接,积极探索扩大与港澳专业服务领域资格互认范围,推动出台了跨境执业备案管理措施,制定对标港澳专业服务资质清单,在工程建设、涉税服务等领域拥有港澳相应资质的企业和专业人士获准为内地市场主体提供服务。创新医疗服务跨境衔接机制,推动了医学人才培养、医院评审认证标准体系国际接轨。苏州工业园区根据生物医药等重点新兴产业发展特点,制定以产业分类的国际职业资格比照认定职称资格目录,推进了国际职业资格与国内职称资格有效衔接。重庆围绕国际铁路联运先行先试,开立“铁路提单国际信用证”,创设了铁路提单并赋予融资结算功能,明确相关规则,形成陆上贸易的新型经营模式,推动贸易和融资需求形成良性互动,带动了运输、金融、保险、结算等服务贸易相关行业发展,为探索建立“一带一路”陆上贸易规则提供了有益经验。利用OECD服务贸易限制指数(STRI),通过开展服务贸易开放度评价,分析服务贸易发展环境存在的短板和差距,提出改进方向和政策措施,进一步优化服务贸易营商环境。
 
      此外,试点地区积极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推动了服务业利用外资不断增长,提升了服务业开放发展水平。
 
      便利水平不断提升增强了服务贸易发展质效
 
      1.促进了技术流动便利化
 
      苏州探索开展技术进出口“不见面”备案服务,打造更便捷的服务流程,提高技术进出口合同备案登记事项服务质量和效率。西安高新区通过搭建全球技术服务平台、开展技术验证和转化、构建技术依规安全有序输出服务体系等方式,形成了技术境外输出新模式,助推我国成熟的产业化技术“走出去”。石家庄构建了多维立体、多方参与的生物医药知识产权全链条服务体系,建立了生物医药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机制,助力了生物医药服务出口。
 
      2.促进了资金流动便利化
 
      国家外汇管理局推出了收支便利化试点,创新构建以主体信用为基础的分类管理模式,推动实现高效、安全、低成本的跨境资金结算。
 
      3.促进了人员流动便利化
 
      通过建设国际人才自由港、“一网通”国际人才服务体系、专门服务窗口等为外籍人才提供签证、工作许可、永久居留申请快捷通道,并不断创新优化外国人来华工作便利化服务。北京探索建立了境外职业资格清单与过往资历认可机制,畅通了境外高水平专业人员来华创新创业渠道。上海运用境外个人自由贸易账户服务境内上市公司外籍员工股权激励,为科创型企业吸引全球先进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广州围绕促进穗港澳教育服务一体化,创办了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有效解决了在广州就业创业港澳专业人才的后顾之忧。
 
      4.促进了数字营商环境便利化
 
      上海在临港新片区按照“1+1+N”推进思路,探索数据分类分级管理和“一行业一清单”正面清单模式,逐步探索形成N个领域正面清单,在安全可控、先试先行数据跨境流动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数字贸易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杭州市借助大数据赋能商事调解,搭建知识产权国际商事调解云平台,实现跨时空跨地域知识产权和国际商事纠纷调解“一次不用跑”。苏州工业园区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搭建海外舱单电子发送云系统,建立国际物流全过程可视化系统,打造以“电子口岸”为中心的数据服务中心,构建了国际物流数据通道系统,提高了国际物流服务竞争力。
 
      发展模式不断创新壮大了服务贸易发展动能
 
      1.新业态新模式大量涌现
 
      贵安新区探索设计较为完整的大数据脱敏、监管、交易机制,利用大数据集聚企业、融合产业、创新业态,以数据服务引领贵安服务贸易发展。雄安新区开展了数字人民币试点创新应用,形成了政府统筹、多金融机构协同的试点推进机制以及多场景、多技术融合的试点推进体系。针对跨境电商,创新基于大数据的物流帐款智慧管理业务、出口保险服务、进口B2C包裹退货模式,降低了企业成本。围绕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 南京、西安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拓宽了服务贸易发展渠道,长春市通过汽车制造业产业链向服务贸易领域延伸拓展实现了汽车相关服务出口显著增长。苏州、杭州等试点地区采取多种方式推进新型离岸服务贸易发展。部分地区积极探索拓展了文化服务、检验检测、远洋船舶维护维修以及飞机、船舶、大型设备等融资租赁业务。
 
      2.推进区域集聚发展
 
      围绕区域发展战略,重点打造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集聚区。推动服务业和服务贸易集聚发展,高标准建设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不断推进文化、数字服务、中医药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知识产权服务、地理信息服务、语言服务等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建设,初步形成了"一试点、一示范、多基地"的服务贸易发展平台体系。试点地区还积极探索建设服务贸易园区,加快形成服务贸易集聚发展态势,提升服务贸易发展能级和水平。
 
      3.传统领域转型取得丰富成果
 
      深化数字技术应用,发展“互联网+中医药服务贸易”,搭建“国际智慧医院+”远程医疗云平台、“一带一路”语言服务平台、“丝路海运”平台等,为传统服务贸易探索了新路径。
 
      促进体系不断健全拓宽了服务贸易发展渠道
 
      1.强化了促进平台
 
      杭州创新“网展贸”服务新模式,线上线下相结合,为企业提供“展览+互联网+供应链”三位一体的跨境贸易服务。围绕海外促进、重点行业领域、贸易生态等,上海、南京、广州、青岛等积极搭建多种类型的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中国技术、中国服务“走出去”。
 
      2.搭建了服务贸易金融支持平台
 
      苏州,西安等搭建了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上海依托临港新片区跨境金融等制度创新优势鼓励金融公司搭建在岸平台以开展离岸业务。南京打造了中小服务贸易企业统保平台、知识产权交易融资服务运营平台,苏州建立了知识产权海外预警平台,为助力服务贸易发展提供了重要经验借鉴。
 
      3.优化了服务贸易促进机制
 
      广州、成都、哈尔滨新区等结合本地区政策优势和区位优势,创新了与重点服务贸易伙伴在重点领域合作方式。上海构建了“一带一路”质量认证合作机制,助力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市场准入“互联互通”,为企业“引进来”和“走出去”营造良好环境。针对国际经贸活动解决纠纷的实际需求,广州首创了互联网仲裁推荐标准,海南省推动设立了国际商事调解组织,厦门市构建了以 “两院一中心”(即东南国际航运仲裁院、知识产权仲裁院、国际金融总裁中心)为基础的上丝绸之路商事仲裁新模式,成都通过建设商事法律服务平台、成都国际商事法庭构建了“诉调融合”的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
 
      政策体系不断优化加大了服务贸易发展支持
 
      1.强化了财税政策支持
 
      落实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并逐步拓宽业务认定范围。国家层面设立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上海、深圳、威海、江北新区、哈尔滨新区等率先通过利用现有资金渠道设立财政资金与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市场化运营的地方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重点对新兴服务贸易企业和项目以及服务贸易企业增强创新能力、开拓国际市场、开展境外并购等提供融资支持。济南市推动税务等环节数字化衔接,打通相关行政管理和服务链条,率先推出了增值税留抵退税“确认制”服务举措,提升了留抵退税惠企效果。
 
      2.创新了金融支持
 
      研发适合服务贸易企业需求的融资产品,探索设立信用保证基金、联动引导基金、并购引导基金以及信用融资,北京、上海、苏州、武汉等创新了知识产权融资业务,重庆两江新区推出了“科技跨境贷”。建设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创新“云税贷”“粤信融”“信易贷”等模式,破解融资中信息不对称等“痛点”,为缓解融资难、融资贵探索了新路径。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将文化艺术产品和服务出口、离岸服务外包、信息技术服务出口、运输、技术贸易、医疗和生物医药服务、电信服务、旅游服务、教育服务、工程承包等列为重点支持行业。重庆探索 “汇保通”汇率避险新模式,成都设立“国际生物医药保险超市”,着力破解企业避险难、避险贵、避险繁问题。
 
      监管模式不断完善强化了服务贸易发展保障
 
      1.促进了“互联网+海关”改革
 
      广州推行了“互联网+自助报关”“互联网+互动查验”“互联网+自报自缴”“互联网+企业备案”“互联网+自主管理”等通关改革模式,涵盖企业管理、货物报关、货物查验、税费缴纳等多个通关环节。企业通过“互联网+海关”平台,可随时随地办理企业备案、合同备案、货物报关、货物查验、税费缴纳等多项业务,提高了监管效率,降低了企业通关成本。
 
      2.优化了行业监管
 
      上海推进生物医药研发外包实验用生物材料通关便利。建立“研发单位分类管理+产品风险分级”的检疫监管体系,优化了关企服务模式。针对其研发用品种类多、数量少、批次频、贮存要求高、查检条件特殊、通关时效强等特点优化管理流程,对符合一定条件的生物医药科研机构,减少事中干预,对特殊情况需要查检的进口用品优先实施查验、抽样、检测等作业。南京市搭建生物医药集中监管和公共服务平台,简化了审批流程和手续,优化了公共服务,大大提升了生物制品通关效率,促进了生物医药产业集聚。
 
      3.加强了监管协作
 
      苏州市实行进口研发(测试)用未注册医疗器械分级管理,针对研发用未注册医疗器械产品及零部件的进口实行分级管理,即由准入企业履行进口报备手续、制定自主管理方案,由职能部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海关部门根据苏州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委员会、科技信息化局和市场监管局出具的情况说明函,按照相关规定执行通关手续,从而提升进口通关效率和便利化程度。
 
      4.创新进出境研发用产品、特殊物品等监管模式
 
      重庆两江新区探索将可申请免于办理强制性产品认证(3C免办)的适用条件扩展至境内多地科研测试和多次进出口的科研测试样机,开展3C免办产品协调监管,推动一地审批,全国适用,解决企业研发测试样机多地适用问题。
 
      5.创新邮轮旅游、国际会展等监管
 
      上海、广州针对邮轮旅游,推行“诚信船舶通关零待时”机制,推行“自主通关、智能分类、风险选查”的智能化旅检通关模式,提供通关效率。深圳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版运输工具(船舶)申报系统增设游艇申报通道,进一步简化游艇海事手续。针对国际会展打造国际展品绿色通道,对国际大型展会设立服务窗口,为企业“一窗办理”海关相关业务,为获得高级认证资格的企业提供“一对一”个性化服务。
 
      统计体系不断健全提振了服务贸易发展信心
 
      建设服务贸易统计监测、运行和分析体系,建立服务贸易重点监测企业制度,完善数据直报工作,并将服务贸易企业直报工作纳入统计执法。完善了服务贸易统计制度,建立健全服务贸易重点企业联系制度,提高重点监测企业的代表性。逐步探索涵盖四种模式的服务贸易全口径统计方法,部分地区还探索了专项领域统计,进一步完善了服务贸易统计制度和方法,切实提升了服务贸易统计的全面性、准确性,为研判服务贸易发展形势、制定出台服务贸易发展政策举措提供了更有效的基础支撑。
 
      下一步,商务部将推动成效明显的试点地区升级为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还将推动出台关于服务贸易开放创新发展的政策文件,完善和优化适应服务贸易发展特点和发展需要的政策措施。服务贸易发展内生动力将更加强劲,国际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将进一步增强, 推动“中国服务”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为我国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做出有益探索。
 
                                                                                                                                               文 /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研究员 李西林
                                                                                                                                               来源/《服务外包》杂志2023年9月刊
 
 

 

-END-

来源:服务外包CO

 

"楚才回家"官方微信

协会官方微信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软件园中路光谷软件园C6栋505室 027-87204909

Copyright 2018. 武汉市服务贸易(外包)协会 .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6019327号-2 技术支持:京伦科技

--友情链接--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37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