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贸之窗

全国最早的服务外包行业之一

您的位置:首页 > 服贸之窗 > 业界动态
理事动态 | 新品上线-遗传性心脑血管疾病基因检测(含药物基因组)
发布时间:2025-03-13来源:原创文章浏览次数:72

      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在中国城乡居民疾病死亡构成比中,心血管疾病(CVD)位于首位,脑血管病位于第2/3位,是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和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越来越年轻化的心脑血管病

      在一项对40岁以下看似健康的年轻人的院外心脏骤停的流行病学、病因等进行探讨的文章中,年轻人发生院外心脏骤停并不罕见且死亡率极高。而超过一半以上的猝死原因与潜在的心脏病因以及心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和糖尿病)有关。文章强调了遗传因素的不可忽视,遗传性心脏病在心脏骤停幸存者中占2%~22%,在心脏骤停死亡者中比例更高(13%~34%)。同时文章还肯定了基因检测的辅助诊断作用,尤其是不明原因的心脏骤停患者,可以在辅助治疗、一级亲属防控等方面获益。
 

基因检测是心脑血管病防治的重要手段

       自2019年以来,国内外在心血管病领域陆续发表了一系列综合性及单病种的指南和共识,从基因检测方法、遗传数据分析、遗传咨询以及治疗等方面提供了规范化指导。共识强调基因诊断有助于单基因遗传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及其亲属的早期诊断、风险分层、治疗策略制定、遗传筛查以及选择性生育等指导。
      2023年,国家卫健委等14部门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中,明确提出心脑血管同防同治的方案,心脑血管疾病有相同的疾病基础和危险因素且心脑血管疾病是共患病,20%左右的心血管病的病人合并脑血管疾病,所以作为心脑血管疾病早筛早诊的重要手段,各检验实验室对基因检测范围的设定需要考虑心脑血管病的疾病特点。

 

       而随着今年年初关于首个中国人药物基因组突变图谱的公开发表,更是为中国实施药物基因精准治疗提供了参考。这篇发表于Cell Press 合作期刊 The Innovation 的文章提出,心血管系统是最容易受到药物基因变异影响的系统之一,中国人群药物基因相关的突变特征存在复杂性和特异性,与其他人群甚至中国不同省级不同地区人群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康圣真源推出心脑血管疾病基因检测套餐

 

 

      心脑血管系统遗传病基因包:单基因遗传性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9大类疾病和约400个基因,包含CNV和线粒体基因组分析。辅助诊断心脑血管疾病的遗传病因,评估单基因遗传性心脑血管病的潜在发病风险。

 

      心血管疾病用药基因检测:通过对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相关的代谢酶、转运体、作用靶点等以遗传多态性为基础的基因,指导共73种药物的合理使用,帮助心血管疾病患者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减少严重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适用人群:

1、有心脑血管病家族史的人群筛查,包括不明原因猝死、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ASCVD)的人群

2、早发型心脑血管病患者,包括<45岁的早发型心肌病/心律失常患者、过早发病的ASCVD病史患者

3、表现为综合征型的心脑血管病患者,包括伴有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主动脉瓣疾病等表型的综合征

4、病因不明的心脑血管病患者

5、心脑血管疾病高发人群,如运动员、程序员等

 

临床意义:

明确诊断:基因检测除了明确遗传病因外,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可以提前管控ASCVD或心源性猝死风险以及针对性的预后分层管理

鉴别诊断:基因检测鉴别拟表型类疾病(如淀粉样变心肌病也会表现为肥厚型心肌病),需要调整治疗策略

指导用药:根据个人药物基因组结果,量身定制个体化的用药方案,实现精准治疗

遗传筛查:基因检测阳性亲属需提早预防(如对外显不全的心肌病定期进行临床评估)

生育指导:有心脑血管遗传病的夫妇明确后代生育风险,必要时进行辅助生殖和产前诊断

   

 

-END-

来源:康圣环球

 

"楚才回家"官方微信

协会官方微信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软件园中路光谷软件园C6栋505室 027-87204909

Copyright 2018. 武汉市服务贸易(外包)协会 .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6019327号-2 技术支持:京伦科技

--友情链接--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3701号